關於專修大學的「三項方針」

專修大學提出「開發社會智慧(Socio-Intelligence)」作為教育目標,目的在養成「以專業的知識與技術及以此為基礎的思考方式為核心,具備深度的人性理解和道德觀,從全球視角出發,透過獨創性思維努力解決各種社會課題的能力」。
專修大學的畢業資格與學位授予方針(Diploma Policy)、教育課程規劃與實施方針(Curriculum Policy)、入學者選拔方針(Admission Policy),都是為了實現「開發社會智慧(Socio-Intelligence)」而制定。

畢業資格與授予學位方針(Diploma Policy)

​專修大學以「開發社會智慧(Socio-Intelligence)」為根基,目標在養成「以專業的知識與技術及以此為基礎的思考方式為核心,具備深度的人性理解和道德觀,從全球視角出發,透過獨創性思維努力解決各種社會課題的能力」,將具備下列資質、能力視為畢業資格與授予學位的方針(Diploma Policy)。
  1. 具備並能夠活用作為社會智慧核心的專業知識與技術及以此為基礎的思考方式。(知識/理解)
  2. 理解社會智慧的意義,具備人性理解、道德觀、全球視角,努力於社會生活上的各種課題,並在生涯中持續開發此能力。(關心/熱情/態度)
  3. 具備邏輯思考能力、溝通能力、資訊素養,並活用於資訊的收集、分析、傳達。(技能/表達、思考/判斷)
  4. 活用在大學課程內習得的知識、技能,具創造性且積極的努力於社會的各種課題。(思考/判斷)

教育課程規劃與實施方針(Curriculum Policy)

為使學生具備畢業資格與授予學位方針所提出的資質與能力,專修大學系統規劃了安排於各學院、學科內的科目作為教育課程,並適當安排講座/研習課程來進行授課。對於教育課程、教育內容/方法、學習成果的評鑑方式,制定如以下的方針。
  1. 教育課程
    一部的教育課程是由「轉換教育課程」、「導入教育課程」、「通識教育課程」以及「專業教育課程」4種領域所組成;二部則是由「通識科目」及「專業科目」構成,確保整體教育課程的系統性、次序性,並追求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的互助合作。
  2. 教育內容/方法
    • 轉換教育課程(專修大學入門科目)
      轉換教育課程規劃有小班制研習形式的「專修大學入門專題研討」,讓學生有所自覺並做好心理準備,成為以開發社會智慧為目標的專修大學學生的一員,培養出大學課程所需技能和能力(閱讀理解能力/思考力/口頭報告能力/作文能力)。
    • 導入教育課程(專修大學基礎科目)
      在導入教育課程中,為養成專業知識與技能及以此為基礎的思考方式和從全球視角出發的觀點,學習作為其基礎的內容。同時不僅限於在大學時期的學習,而是以終生學習為前提,培養社會生活所需要的基礎能力。授課則因應各科目的目的,採用講座或研習的形式進行。
    • 通識教育課程(通識科目)
      專修大學的通識教育與各學院、學科的專業教育採相對化,目的在學習超出專業教育範疇的廣泛領域知識、技能,並由不同的觀點研究問題。
      通識教育課程將這類超出學院、學科之外的普遍性視為基本理念,為了養成多面向觀察事物的基礎,由「人文科學基礎相關科目」、「社會科學基礎相關科目」、「自然科學科目」、「融合領域科目」、「外國語科目」以及「保健體育科目」所組成。
    • 專業教育課程(專業科目)
      專業教育課程則為了具備專業的知識與技能及以此為基礎的思考方式、積極努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各學科內有階段性的科目規劃,從基礎到發展、應用的內容。
  3. 學習成果的評鑑方式
    • 為評鑑學習成果,以各學年的學生為對象進行調查的同時,以符合各授課型態的方式評鑑學習成果。
    • 講座科目依學習內容,採用定期考試、隨堂考試、報告/課題、課後報告等方式,不光只是獲得知識,也對理解的深度、邏輯性、表達方式進行評鑑。
    • 研習科目則透過報告/課題、口頭報告等方式,理解問題並活用自己獲得的知識,找出具邏輯的解決策略,並對最後是否能以因應需求的手段傳達進行評鑑。

入學者選拔方針(Admission Policy)

​專修大學為進行以「開發社會智慧(Socio-Intelligence)」為教育目標的教育,藉由多樣化的入學者選拔方式,尋求在大學入學前的教育課程中已具備有以下能力的人才。
  1. 具備本校學習基礎的知識與技能
  2. 為努力解決社會各種課題的思考能力與溝通能力
  3. 具有積極性,以開發社會智慧為目標的態度